罗氏线圈(Rogwski coil)是一 种新兴的 “电流互感器” ,由于罗氏线圈的结构组成部分主要是一个线图,无铁芯,所以它较普通的电流互感器有着不饱和、延迟低、频率特性好,同时安全绝缘的优点。现在国内电网在推广智能电网,智能电网需要使用电子式互感器,将传统普通电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 简称CT)输出的模拟信号改成电子式互感器输出的数字信号,从而方便智能电网的数据传输,而电子式互感器主要依托的技术就是罗氏线圈技术(当然还有低功率互感器、光纤互感器等)。但是电子式互感器大发展并没有炬象中的那么快,原因是什么?很显然罗氏线圈没有那么简单,目前依然无法取代传统的电流百感器。下面通过比较罗氏线圈和传统的电流互感器原理来分析其区别。
罗氏线圈的原理

截面为环形的罗氏线圈工作原理图
罗氏线圈测量电流的理论依据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律(见图1:罗氏线圈工作原理),我们列出罗氏线圈二次次电压u的公式。

公式1即是罗氏线圈的输出计算公式,其中,U为线圈输出电压值, v0为真空磁导率:4π*10-7 ,s线圈的截面积,n为单位长度下的线圈匝数(即绕线密度),I 为一次电流值,N为一次匝数。由公式1可见,线圈二次输出电压值u和f、S、n、i这4个关键键因素成正比关系。
其中频率f越高,罗氏线圈输出的电压值越高。例如测试60HZ时输?的电压值是50HZ的1.2倍。线圈截面积S:线圈截面积越大,输出型号就越大,要取得较大的输出信号,可以采用截面较大的骨架。绕线的密度n:绕线密度与输出成正比,单位长度绕的线越多,即绕线密度n越大输出越大,也就是说并不是罗氏线圈做得越长圈数越多输出型号就越大,而是单位长度绕线越多,共输出就越大。一次电流i:这个就很好理解,罗氏线圈同电流互感器一样,都是线性输出,二次输出随着一次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
传统罗氏线圈即“传统电流互感器” 原理

电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变压器基本相同,一次绕线的匝数(N1)较少,直接串联于电源线路中,一次电流I1通过一次绕组时,产生的交变磁通感应产生按比例减小的二次电流I2;二次绕组的匝数N2较多,与仪表、继电器、变送器等电流线圈的二次负荷(Z)串联形成闭合回路,见图2。CT在工作时,它的二次侧回路始终是闭合的, 因此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串联线圈的阻抗很小,CT的工作状态接近短路。CT是把一次侧大电流转换成二次侧小电流来测量,二次侧不可开路。
由于CT依托于电磁感应原理,所以要有二次感应电动势,铁芯必须要有磁通,单位面积的磁通叫做磁通密度B,也叫做磁感应强度。电流达到一定的大小,铁芯中的磁通密度达到最高,此时的CT就会饱和,所以磁密即是决定CT是否饱和的参数,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可以列出磁密B与感应电势的关系。

其中E2为二次感应电动势,由二次阻抗与二次电流I 组成,f为工作频率,S。为铁芯截面积,N。为二次匝数。同时我们列出CT误差公式,如下:

其中Z2为互感器二次阻抗,Lc为铁芯的磁路长度。